浙江作文题目2017,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 高考作文
  • 2022-09-28

编者按:离2018年高考只剩下50多天时间了,为帮助高三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所在省份的高考作文命题情况,“一堂作文课”公众号将持续推送2017年各地真题解密及满分范文。每天一个省份的真题解密与满分范文,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敬请期待!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0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7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命制。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

今天让我们一起进行2017年高考作文浙江卷的解读,浙江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7年高考作文

浙江:有字的书无字的书心灵的书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

浙江卷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大全,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

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1、2021年 浙江卷:得与失 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 全国乙卷:关于理想 新高考I卷:体育之效 新高考II卷:漫画谈对人生的看法 北京卷:真正的成熟/ 论生逢其时 2、2020年 浙江卷: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全国I卷。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转眼间,阔别高考考场已4年,无意看到这个作文题目,心血来潮,啰嗦几句。一、 “三本大书”究竟是什么?显然,这三本书不是传统意义的书籍,而是具有深刻内涵的“人生大书”。有字之书。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评分细则

一类卷(55—60分),对“三本书”的理念及相互关系有准确的理解和阐释,并有较深刻的思考与评说。

二类卷(50—54分),对“三本书”的理念及相互关系有较准确的理解和阐释,并有一定的思考与评说。

三类卷(45—49分),对“三本书”的理念及相互关系有较准确的理解和阐释。

四类卷(40—44分),对“三本书”的理念及相互关系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阐释。

五类卷(36—39分),对“三本书”的理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不清晰。

六类卷(35分及以下):套话作文,一般为30—35分,但如果内容与作文题相去甚远,一半套话,一半离题,则为25—30分。离题作文,完全偏离题意的,20分以下。抄袭作文,10分以下。

一、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 一本是“有字之书” ,一本是“无字之书” , 一本是“心灵之书” 。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

说明:本评分细则乃各评卷小组长汇集各组评卷老师意见后,集体讨论共同制订而成。

名师解读

浙江:有字的书无字的书心灵的书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命题解码

今年浙江卷仍采用材料作文的方式。命题材料来自卢新华的文章,要求考生理解作家的话。三本书的说法,第一本书是指平常我们阅读的书籍;第二本书是指自然、社会,包括生活与实践,把自然、社会理解为“无字之书”,是一种文学性的比喻;而“心灵之书”却是卢新华的“创造”。他的原文是这样解释的:“它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籍,而是三本大书。一本叫‘有字的书’,近几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一本叫‘无字的书’,一本叫‘心灵的书’。当然,也可以是一本叫‘书本知识’,一本叫‘自然与社会’,一本叫‘自己的心灵’。而如果遇到对佛学感兴趣的朋友,我也会对他们说一本是‘文字般若’,一本是‘实相般若’,一本是‘心灵般若’。”据此,“心灵之书”就是阅读自己的心灵,这既是了解自己的内心,自我反省,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精神修炼,等等。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从别人身上,或是从某种自然、社会现象那里得到的一种精神启迪和灵魂的领悟。但是,题目中只出现三本书的概念,没有进一步的解释,就给考生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惑。再加上“心灵之书”又是一种比较隐晦的比喻,考生审题的难度就加大了。

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写“论述类文章”的要求,但题目中“思考”“评说”两个关键的词语,2019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文体的指向性依然非常明确,就是希望考生能够写论述类的文章。这既是对去年高考文体要求的延续,也是借此来考查学生对文体的把握能力。

题目中提到了“三本大书”,实际上考生只写其中的一本书,或“有字之书”,或“无字之书”,或“心灵之书”,另外两本书略微讲一讲,也是完全可以的。

审题误区

浙江:有字的书无字的书心灵的书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

1·201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

题目中列出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考生如果能够对这三本大书的内涵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比较明确而清晰的认识,就能够写出好文章。从考试的实际情况看,许多考生恰恰就在对这个概念的阐释上出现了问题。一方面他们把这三本大书理解为一种并列的关系,另一方面又无法准确阐释三本大书的内涵。有的把三本大书理解为“科学”“哲学”“禅学”,有的理解为“知识”“精神”“道德”,有的理解为“学习”“文明”“诚信”,2017中考作文题目汇总,有的理解为“脚下的路”“人生经历的酸甜苦辣”“精神境界”,等等。尤其是对“无字之书”,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人要读三本大书,其内涵非常明确,就是我们每个人从这三本书中能够读出什么,或者说从这三本书中领悟到什么,能够把这个内涵写出来就可以了。但是,有相当多的考生不明白这点,抛开三本书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着重阐述如何读书(如诗意的阅读、用什么样的心读书等),读书的条件(如在时代中阅读、在环境中阅读等),读书的效果、境界、价值意义,以及阐述心灵的重要性等。这实上反映了考生对文题的理解不到位、不准确。

今年浙江省高考作文有很多学生通篇都是废话,这虽然不是审题方面的失误,但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浙江卷:浙江精神与浙江人 全国I卷:时光瓶留给2035年的18岁青年 天津卷:围绕“器”写作 全国II卷:“幸存者偏差”全国III卷:“改革开放三部曲”北京卷:新时代新青年、绿水青山图 5、2017年 北京卷。

标卷范文

善读心灵之书

浙江一考生

人生有三本大书:“有字之书”,即一般意义上的书;“无字之书”,指代生活中的经验;“心灵之书”,则是对生命、对世界最本质的追求与省悟。如我所言,三本书各有侧重,但首要的是读好“心灵之书”。

“有字之书”是我们获取知识最主要和直接的来源。我们从出生、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再进入学校让心灵得到教化。诚然,“有字之书”不可或缺。比如赫尔曼·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指出:阅读,特别是经典的阅读,对人学识教养的获得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有字之书”相较于个体总是显得抽离,其中固然有醒世名言,却难为人所获得。譬如前些年的“药家鑫案件”及“复旦投毒案”,药家鑫和林森浩的学识毋庸置疑,但他们却未将其内化为自己真正遵循的准则。

相较于“有字之书”对具体知识技能的侧重,“无字之书”则让人以亲身的经历获得经验,正是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以范雨素为代表的一批皮村文友便是其中的典范。他们大多学历低,但这并不能阻挡他们对文学的喜好。他们将亲身经历书写成文,现实便是他们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无字之书”以其亲历性与直观性在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然而,“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纵然有许多不同,但它们仍有一个巨大的共同点,便是仍桎梏于现实之中。两者都取于现实,以现实的方式呈现,但真正重要的东西却是以抽象、以心灵呈现的。这“心灵之书”,某种程度上可以与哲学等价,即philosophy,爱智之学。遥想古希腊哲学三子,再回想中国思想大解放的诸子百家时期,他们生活在书籍与经验都匮乏的千年以前,却以自己的智慧与心灵碰撞出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柏拉图的“理型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科圣张衡对各种自然规律的洞悉与理解……很难想象他们能在那样的年代达到那样的智慧。反观自己,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智慧比之他们不及分毫。

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高考作文题目:诚信2002年高考作文题目:心灵的选择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判断2004年高考作文题目:浙江:人文素养与发展 ,05年浙江:一叶、一枝、一世界,06年浙江。

我们现在是缺乏“心灵之书”的。因为世界的发展与物质的积累,我们有时过于沉浸于现成的“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而忘却了对自己“心灵之书”的深度挖掘。其实从“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中也是可以得到“心灵之书”的智慧的,但真正关键之处在于摒弃外物的纷扰,用自己的心灵去与那些伟大的灵魂产生共鸣。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斯宾诺莎到黑格尔,历代哲学家都大声呐喊,让人们以一种爱智的、崭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他们知道,真正的智慧只能来自每个人的内心。

善读“心灵之书”,是它让我们摆脱现实的奴役,在广阔而自由的宇宙中寻回人生最本初的价值。

阅卷现场

本文首先在立意上就独辟蹊径,不纠缠于“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而是侧重于“心灵之书”,指出首要的就是要读好“心灵之书”。这无疑体现了作者的胆识与魄力。

从论证的思路与策略上,作者并不完全抛开“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而是在论述两者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之后,指出它们共同的缺陷:“仍桎梏于现实之中”“取决于现实,以现实的方式呈现”。这就深刻地揭示了两者与“心灵之书”的差距。紧接着便以古希腊哲学三子及中国的诸子百家为例,论述伟大的思想产生于各自的智慧和心灵,并不受书籍与经验的束缚,浙江历年中考作文题目。

文章并不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针对当今社会人们沉浸于“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忘却了对自己“心灵之书”深度挖掘的客观事实,告诫我们要“摒弃外物的纷扰,用自己的心灵去与那些伟大的灵魂产生共鸣”“以一种爱智的、崭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这里再一次通过历代哲学家之口,强调“真正的智慧只能来自每个人的内心”。如此,文章不仅具有内在的逻辑性,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也达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

本文语言简洁精练而富有哲理性,作者论证思路清晰而富有思辨性,目光敏锐,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先睹为快

2.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购买完整版图书(纸质版&电子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