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卷高考作文2017,2017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 高考作文
  • 2022-11-04

2017年浙江省高考评分标准及优秀范文

2017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报告( 浙江)

2007高考浙江卷作文题目:行走在消逝中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

浙江卷

【作文题目】 全国新高考浙江卷:青年有担当,青春正飞扬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

题目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全国卷:(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

【注意】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ƒ不得抄袭、套作。

标杆作文

【一类文中】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24 22 8 54

我们都是读“书”人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言:“如果天堂存在的话,那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人立于世,世界就是一本大书。诚如材料中作家所言,人生三本大书是为“有字之书”,2017高考浙江卷作文题,“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但我认为,这三者并非并列。作为新时代的读“书”人,应当将心灵融入“有字”与“无字”中。

有字之书,是文化的积累的传承。中国古代造纸与印刷二术并存,为后世留下了不竭的典籍资源。步入现代社会,网络媒介下的书应运而生。无论是平板上的电子书还是电脑中的进制码,它们都可以被视为有“字”,因为这是一种记载,暂时无关人心。

无字之书,是文化的拓展的领悟。社会以其复杂性裹挟着人们,而人们确也从中学到了处世之法。除社会之外,无字之书仍包举宇内。诚如经历、经验与教训,带给我们学识、认知、涵养、想象、精神甚至万物法则。它们来自自身领悟,具有无字之书的一切意义与特征——但我要说,这仍然不够,因为它们不具有心灵的尺度。在人的心灵介入之前,这一切只是存在;只有心灵介入之后,才称得上真正意义。

心灵之书凌驾于有字与无字之上,是我们这代读书人理应的追求。如不融人心灵这一必要条件,有字之书将成为谬误,无字之书将成为偏倚的社会价值。当下中国,人均受教育程度逐年上升,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但社会期望看到的和谐景象却迟迟未现。地铁藏书热从欧洲席卷至中国,而北上广的各地铁站、车厢中尽是随意丢弃的书本——这难道不是对有字之书的践踏吗?资深的大学教授对否定其意见的老人大打出手,社会戾气日益显现——这难道不是无字之书的遗憾吗?缺少了心灵之书的“阅读”,一切其他方式都显得徒劳。如果—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心灵的必要辅助不见踪影,和谐的社会氛围就会被急躁打破。

总之,人们戴着“读书人”的帽子却退化为无知的受众,那么文化的灭亡就在劫难逃。

1、2021年 浙江卷:得与失 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 全国乙卷:关于理想 新高考I卷:体育之效 新高考II卷:漫画谈对人生的看法 北京卷:真正的成熟/ 论生逢其时 2、2020年 浙江卷: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全国I卷。

浙江:有字的书无字的书心灵的书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于将心灵之书读透。将其融入有字与无字的系统中。关键更在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在日常的生活中,2016浙江高考语文作文,每个人都是毫无争议的读书人。而读书的过程,是把握好心灵的途径。我们势必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然后用心去悦纳它,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是用心读书的入。读得最完美的,一定要是“心灵”这本大书。张载的名旬可以作为训诫: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1·201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全国卷1(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我愿意一读终生。

◇阅卷组意见:本文概念辨析十分清晰,概括明确,思路清楚。开头以“但我认为,这三者并非并列……”总起全文,接着分三段论述:分别详细阐释概念内涵——人的自我反省、精神层面的追求修炼;提出如何读书的策略,最后以张栽的名言作为训诫,表明终生读此三书的意愿。

浙江:有字的书无字的书心灵的书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

【一类文中】

转眼间,阔别高考考场已4年,无意看到这个作文题目,心血来潮,啰嗦几句。一、 “三本大书”究竟是什么?显然,这三本书不是传统意义的书籍,而是具有深刻内涵的“人生大书”。有字之书。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23 23 8 54

读人生三书,创美好未来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又有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有作家提出:人生要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本书,我很赞同这位作家的看法,这三本书即人生之书。

所谓成长,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我。在我看来,有字之书就是我们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得的阅读,无字之书则是指我们在生活中学到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心灵之书就是我们在已有的基础上净化自己心灵的一门学问。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从进入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有字之书。从一开始的声母、韵母到词句再到文章,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我们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纵观古今,吸收着文字中的精华。成就更好的自己。不论是课本、名著、小说还是网络阅读,文字都让我们有所收获。人生的第一步,读好有字之书。成就博学多识的自己。

而人生的第二本书——无字之书则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去学习、揣摩。不论我们生性是孔子所说的善还是孟子所说的恶,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解析,我们都需要从生活中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原则。人不是生来就会为他人考虑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是我们从生活的无字之书上学到的;人不是生来就懂得分享的,慷慨大方是我们从生活的无字之书上学到的;人不是生来就讲文明懂礼貌的,彬彬有礼是我们从生活的无字之书上学到的,2017年浙江英语高考作文示范。台湾作家简嫃学了无字之书后道出了人不可锋芒毕露的道理;蔡元培学了无字之书后抛开了与学生发生口角的不愉快,为该学生写了推荐信。读好无字之书,不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圆滑世故,而是让自己有了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准则。

一、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 一本是“有字之书” ,一本是“无字之书” , 一本是“心灵之书” 。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

人生的第三本书。也是最难读懂的书—一心灵之书。有人说“把心磨平,波澜不慷”,这是一种境界,只有读懂了心灵之书你才能达到如此境界。退休教师韦思浩捐出了自己的退休工资,为失学儿童提供读书机会,自己却游走在生活边缘;印度男子库玛虽生活困难,但他乐意为饥饿的陌生兄妹点餐;孔子、颜渊淡泊名利,将富贵看作浮云,一心倡导仁义。他们都读懂了心灵之书,不论是对他人还是对整个社会乃至国家,他们都净化了自己的心灵,将大爱传递给他人。读好心灵之书,提升自己的境界,做一个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时光匆匆,漫漫人生路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长。在人生路上,多学习这三本人生之书,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创造出自己美好的未来。

◇阅卷组意见:本文赞同作家看法,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观点明确,中心突出,符合论述类文章的一般要求;而且对“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的概念阐释非常到位,只是作者未能彻底理解、说明“心灵之书”是一本怎样的书,该怎么读懂,2019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第四段里个别语句说得太绝对,有自说自话的感觉。

PS:小夜光会时常更新最好最新的满分文章,喜欢的大大们请点赞,加关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