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好习惯作文

  • 母亲节
  • 2022-11-09

只要说起家风,我就会想起已经去世多年的可亲可敬的父母双亲。

我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并一直在北京站前街的胡同里居住生活多年。

北京晚报资料图 闫文 摄(图文无关)
虽然父母没有明确说过家风这个话题,但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日常生活中给我们做出了好的榜样,给我们灌输了淳朴厚道的家风,那就是心地善良、助人为乐。

关于爸爸妈妈好习惯的英语作文:In my familywe have many rules. It’s diffcult to keep but it's interesting.On weekdays I have to ge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亲很是严厉、不苟言笑,我甚至有点怕他。

但因为一件小事,我转变了对父亲的看法。

我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读书。你知道我的好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吗?告诉你吧,是因为我的爸爸和妈妈,他们让我爱上了书,让我懂得书对我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我的爸爸在报社工作,我的妈妈是语文教师。

初二我的母亲作文 篇1 从小学到初中,我已养成了不少好习惯,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她一直教导着我,影响着我,使我成长为一个正直而善良的人——她就是我最亲爱的母亲。 母亲没有上过大学,可她的一言一行却都大方得体。

那时父亲每天下班都会从报童手里买一份《北京晚报》回家。当时经常有一些胸前挎着帆布兜子、十来岁的男孩,走街串巷卖报纸,这些报童很辛苦,白天卖日报,晚上卖晚报,挣一点微薄的收入以贴补家用。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都不高,穷人的孩子更是早当家。

我的妈妈习惯很多,比如:走路总喜欢用右臂紧紧的搂着我;送我上学,等我走进校园很远了她还在校门口向里张望……我知道,这一切都只缘于一个字:“爱”——妈妈对我的爱。但妈妈还有一个习惯。

有一个冬天的晚上,父亲下班回家,手里除了一张《北京晚报》外,还买了一大摞《北京日报》,我们正在诧异,父亲道出了原委。原来父亲下班回家的路上,天已经很晚了,路过一个电线杆子,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瑟瑟的寒风中,一个小男孩还在吆喝白天没卖完的日报。父亲想这孩子卖不完就挣不着钱,回不了家,天这么冷怪让人心疼的,于是就把剩下的日报都买了,父亲很感慨地对母亲说:“咱们能帮点就帮点吧!虽然少了几天的菜钱,但心里踏实。”

妈妈终于从麻将桌边走出来了,每天翻阅这些“秘籍”倒成了妈妈的新的习惯了,鸡场在妈妈的精心管理下,收益颇丰,我们家的日子也逐渐红火起来了。可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7月的一天,骄阳似火,气温骤然升高。

那时我家住的大院里有十几户人家,只有一个电表,一个水龙头,每个月各户轮流值日计算水费、电费,此事很劳神、很繁琐,算不好还得罪人。

父亲对算账非常精通,不用纸笔,不用算盘,就能算得分毫不差,靠的是“口捻账”,邻居们很是佩服。于是好多家不论是值日还是购物,都来找父亲帮忙算账,有时吃饭也难能消停,父亲才吃一半撂下筷子就帮忙,嘴里还是那句话:“能帮就帮点吧!不费多大事儿。”

在父亲严厉的外表下,我分明看到了一副柔软又善良的热心肠。

大小的衣服分类叠好。那天,她照例收拾着衣物。我躺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粉红色的百合花散发记得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交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着淡淡的清香。“女儿,你看。

= =,孩子你都不知道我们怎么知道

母亲也是一样。

有这么几件事情,我记忆特别深刻。

院里有的人家孩子多,经济上更为拮据,买不起鞋,只能自己做鞋穿,但做鞋的第一道工序打袼褙也得用布呀,于是母亲就经常把我们穿过的旧衣服和边边角角的新布头包成包袱,晚上让我悄悄地给人家送去。

I like reading very much.From reading science books,I get a lot of knowledge.From reading novels,I lose myself in the stories.I like doing sports,too.It helps me keep healthy。

那个年代的粮票是有粗细粮比例的,除了买糕点可以用粗粮票,所以经济拮据的人家吃窝头的机会就更多一些。

今天看到一个母亲的空间,感受很多。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孩子是如此重要的,它身上充满了灵性,它身上富含着爱意,一个母亲所描绘的孩子的语言和动作里充满了带着微笑的慈爱。

我记得有一天中午,我家刚出锅一屉松软的大馒头,还没吃呢就听见西屋邻居家的小孩又哭闹上了,原来她家顿顿是窝头,孩子不干了。母亲想了想,拿出一个大海碗盛了四个馒头,走到西屋邻居家说:“我正想吃窝头哪,没棒子面了,跟你家换换!”说完放下馒头,拿起两个窝头回来了。我明白母亲的意思,忍不住问她:“您直接送去就得了,还换什么呀?”母亲说:“帮人也要不显山露水,要顾及人家的面子,用人家能接受的方式才好。”

其实你可以自己写的!就是你跟妈妈怎么久了,妈妈的习惯你应该也知道一点对吧!

那时粮食都有定量,家里男孩多的人家就不够吃,主妇到月底就发愁接不上顿了,这时母亲就把仅剩的一点粮票拿出几斤接济邻居。有时街坊家的老人病了吃不下饭,母亲就从不宽裕的钱包里拿出点钱,让我买一斤蛋糕给老人送过去或自己熬一碗八宝粥端过去。我家门前有一块空地,母亲种了十几棵向日葵,秋天成熟了,母亲让我把瓜子搓下来,亲自炒好了给邻居一家送一盘。那个年代每人每月只有半斤花生油的定量,母亲省吃俭用的过日子,到了年底居然能攒下好几瓶油,就等过年时给我们炸排叉吃,这等好事也没忘了街坊邻居,炸好后母亲装好一盘盘的排叉,让我挨家挨户地送,还教我说:“祝您新年快乐!”街坊邻居大妈大婶、大叔大爷都夸母亲的手艺好,炸的排叉又香又酥,夸母亲为人厚道、心眼好,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回想起那个年代,我家也不富裕,日子过得也挺紧巴,但父亲母亲有一个习惯,就是看不得别人有难处,知道了一定得帮帮,否则就坐不住。

父母已去世多年了,他们虽然没有明确告诉我家风是什么,但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了我,告诉了我,做人一定要心地善良,以助人为乐为己任,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收获到快乐。

很多年过去了,每当想起这些点点滴滴的往事,那温馨的回忆就会化成一种幸福的感觉,温暖我的身心。

淳朴的家风,善良的双亲,都使我终身受益。这二者是我一辈子的骄傲。

流程编辑:U0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