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明的作文题目,以文明为主题写一篇征文

  • 文明
  • 2022-11-13

纪录片《中国》:圣人孔子的再相识

江苏省盐城大冈中学 李凤成

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国》是一部影像化的中国“通史”。全片在全景视野下,以意识形态与国家制度为主线,挖掘从春秋时期开始,对今日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人和故事。纪录片由孔子的一生开始。

在人类思想大爆发的轴心时代,中国大地上双星闪耀,老子的“道”与孔子的“儒”,成为中国思想的原点。理想主义者孔子用执着的一生,践行“礼”与“仁”的理念,影响了后世两千年。

”他(她)肯定会说:“文明!”但是,我们真的文明吗?在社会上,我收集了一些“不文明”现象。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聚会。在路上,我发现一些阿姨和叔叔,把吃完了的冰棍到处扔,原本整洁、干净的道路上。

双星会——影响中国千年的“世纪会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我国的孔子、老子,和希腊苏格拉底等“三哲”、印度佛陀等先哲一样,对人类的历史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提出意见,孔子和老子的“世纪会面”就发生在这时。片中,崇尚礼制的孔子来到东周都城洛阳,向当时掌管国家档案典籍的史官——老子请教,共同探讨“礼”。孔子期待用伦理规范、鲜明礼制拯救社会秩序,以文明为主题写一篇征文,而老子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两人的观点虽然相去甚远,但是道家与儒家这两大思想体系,以孔子与老子的会面,形成了交流与融合,并流淌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血脉中,影响后世千年。

薪火相传——孔子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

孔子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私学。在这里,他广收门徒,其“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无论是过去还是在当下,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教育意义。

“丧家之犬”——14年颠沛流离的周游列国之旅

讲文明树新风 作文如下:篇一:文明只差一步 这是一组发人深思的漫画,画上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他们正好走到了一个垃圾桶旁,只见垃圾桶里空空如也,却见四周散乱着一大堆垃圾。小女孩走过去。

很多人不知道,“丧家之犬”这个词在历史上第一次被使用,竟然是形容孔子。它也是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一路颠沛流离的一个缩影,以文明用语为主题的作文。

在卫国,因为被人在国君面前说了坏话,孔子和弟子只待了十个月便匆匆离去;到了宋国,宋国司马通过砍树来加害在大树下研习礼仪的孔子和弟子;到了郑国,和弟子走散的孔子被人形容为“丧家之犬”。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公元前489年,孔子一行人由于一场战争,被陈、蔡两国的主事大夫围堵在荒野之中。整整七天,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荫蔽,直到被围困的第七天,求救的子贡才终于带着兵马回来,一解七日之围。

在家不理解家长的辛苦忙碌,在校不听老师的教诲。说话不文明,举止不文雅,让文明失去了美,让礼仪没有了爱。其实讲文明知礼仪非常简单,在学校里,纸屑、果皮不乱扔,“瀑布”不乱造,看到垃圾要主动捡起。

但即使这一路凄风苦雨,困苦、挣扎、隐忍、愤懑常常盘踞,孔子也从未放弃过。周游列国 14 年后,孔子终于回到鲁国,回到属于他的杏坛,专心讲学、著书。

结语——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光荣

关于文明礼仪的话题作文一 有一天,我在街上看到这样一幕: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饼干扔到垃圾桶里去,好吗。

孔子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非议和误解,他在生前并没有获得期望中的成功,甚至一再失败,然而这正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光荣。正是他的那些在当时不被理解、不被需要、不被欣赏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世。这些思想如同一条亘古不绝的大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川流不息,不舍昼夜,以文明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孔子素材新用

话题一:互补

上新:孔子与老子在思想上互为补充

素材新用:孔子务实。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鼓励个人积极入世,开创功业。如明清时期的乾嘉学派,提倡经世致用,在国家危难之际,儒家学者们通过治学、兴办实业、开办学堂来救亡图存,中国文明的韧性议论文。此乃中华民族与国人务实与坚韧的一面。

以文明为话题作文1 小时候父母就教育我们施恩莫望报,但他们同时也教育我们在得到别人帮助时应该对别人说一声谢谢。别人让座给你是这个人对你的帮助,那你在享受他的帮助时就应该对他说一声谢谢,这两个字虽然很简单。

老子务虚,提倡无为而治。其学说精华之处不在于其政治思想,而在于其对宇宙洪荒的追问与思索,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抽象思维以及丰富了中国古典哲学体系。两位圣人的思想一虚一实,互为补充。(学生作文片段)

话题二:源泉

上新:仁和礼不过是为我所用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有关文明礼仪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文明礼仪的作文1 当代,文明礼仪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社会生活的必须品。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孟子曰。

素材新用: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孔子是伟大的,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直至今日,他的伦理道德观念仍然不过时。(学生作文《驻足孔子墓前》节选)

以文明为话题的作文 1 上午,妈妈带我去北辛街逛街。下了2路公交车后,没走多远,我发现了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就问妈妈:“这里乱糟糟的,小路是不是生病了呀?”妈妈们停下脚步,笑了笑,说。

话题三:幽默

上新:孔子并不是“板着脸”

素材新用: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 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学生作文《亲切随和的“大成至圣”》节选)

话题四:硬刚

上新:孔子的勇猛

素材新用:在世人的印象中,孔子总是一派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之风。事实上,他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与齐国的一次会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那时孔子是鲁国的代理相国,会盟之前,齐国的大夫犁鉏向齐君建议说:“孔子担任了代理相国,是鲁国方面的盟约主持人。他知礼但胆怯,大王可在仪式上演奏粗野的民俗之乐,趁乱挟持鲁君,而孔子必不敢有所为,这样我们可提出一些有利于齐国的条件,鲁君身不由己,由不得他不答应,以文明为主题的作文700字。”齐王甚以为妙,便依计而行。鲁君与齐君依礼而见,谦让着登上盟坛,互相敬酒祝福。这时,齐国主管官员过来请示说:“请奏四方之乐。”齐君批准的话音刚落,只见一群武士举着各色羽毛、旗帜和矛戟、弓弩、宝剑等武器,和着节拍,呼喝着拥到盟台之下,混乱的场面使原本庄严静穆的气氛为之突变。鲁君在台上颇感惊讶,大家印象中一贯温良谦恭的孔子展示出他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只见他迈着坚毅的步伐,快步来到台前,登上盟坛,扬起衣袖,义正辞严地大声喝道:“两国君主在这里友

文明——做人的基本》,《文明的一天》,《文明礼仪伴我行》,《文明从我做起》,《身边的文明》,《文明,靠我》,《文明,心灵的魂》,《呼唤文明》,《文明的另一半》,《一件意义的事》。

以文明为话题的作文1 我的祖先文明出生在一个小镇里。那个地方十分繁华,但生活在那儿的人都十分贪婪、狡猾、阴险,一心只想著名与利,就像是一些生活在那个叫地球的地方的人。他曾经做过许多的事,但是都失败了。他在别人看来。

好相聚,为什么要弄这些夷狄的粗野乐舞,请有关人员迅速处置。”孔子言之凿凿,掷地有声,一下子镇住了场面。齐君原本以为孔子怯懦易欺,结果自曝野陋,孔子真是深不可测的圣人。(学生作文《孔子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节选)

以文明为主题作文1 文明是一个人的高尚品德,也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一个文明的人的所作所为都会以家庭甚至社会联系到一起,在社会上就有许多这样文明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像往常一样坐车回家。过了一会儿,一位孕妇走了上车。

话题五:偏向河南

上新:周游列国新解

素材新用: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了一件很平常的事儿,那么,孔子周游列国,在现代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如果把孔子的足迹用线路在地图上标出,人们可以形象地看到一个省的轮廓,那就是河南省。可见,孔子周游列国,以文明为主题作文450字,基本上就是从山东出发,然后在河南转了一圈。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并非是想象中的出国游,而是河南省内游。那么,孔子为何偏偏要去河南呢?

那是由于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河南古称中原,在孔子眼里,这里就是天下的中心,再加上河南一带多为小国,文明为中心的作文,没有秦晋等霸权大国,更适合推广孔子“仁”的思想,高考满分作文。孔子可谓“明智”矣!(学生作文《原来孔子还有另外一面,有趣的老师,有意思的学生》节选)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