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考2017作文,陕西高考2018作文

  • 高考作文
  • 2022-09-27

题目

四、作文(60分)

22. (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2017年全国卷II高考作文立意分析 全国卷I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陕西高考2018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1年陕西省高考作文:中国的发展 望亲及时采纳 谢谢。、

陕西省

阅卷实录

2017年陕西省语文高考阅卷点仍然设在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陕西师范大学。阅卷的真。体工作由文学院承担。阅卷点设在陕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及逸夫楼机房。长安校区图书馆设备先进,主体建筑曾获得过“鲁班奖”。今年陕师大为了更好地承担阅卷任务,学校又投入100多万,更新了电脑、空调设备。虽然阅卷那几天天气炎热,但图书馆内的中央空调对温度的控制是非常到位的,始终比较清凉。逸夫楼由于设备更新,也保持了良好的阅卷环境。

6月7日下午,陕师大文学院就组织质检专家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11日开始阅卷前,对题组长、小组长、阅卷员先后组织了三轮培训,内容有思想教育、做题、学习评分标准、试评试卷等等。培训非常扎实,为后期评卷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尤其是10日,全天上机试评,每位阅卷老师都在熟悉细则的基础上,评阅了大量试卷,题组长、小组长、质检员实时监控,现场解决评卷员碰到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大家熟练掌握了标准,11日正式阅卷开始后,三评率都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保证了评卷工作的客观公正。评卷作息时间是每天上午7:45—8:30进场,8:30一12:30评卷;下午1:45—2:30进场,2:30一6:30评卷。每天都是8小时。评卷工作于18日结束。

阅卷系统仍然采用深圳海云天的高考阅卷系统。这套系统经过十几年全国各地的使用,已经非常成熟。它可以实时监控到每一个评卷员的评卷状态,通过阅卷数量、阅卷速度、无效数量、吻合度(阅卷员各个分值的给分数量与全组平均给分数量的比值)、正负离差(监控阅卷员给分尺度宽严)、自评检测(监控阅卷员前后给分尺度是否一致)、综合评价等十余项数据,准确全面地对阅卷员地阅卷进行评价,充分保证阅卷的公平公正。所有阅卷计算机只接入阅卷局域网,与互联网物理断开。

2017年陕西语文试卷评卷总数为26万余份。每份试卷都要至少经过两评,最终得分为两评的平均分。如果两评给分超过预先所设置的阈值,系统会自动将这份试卷分配给第三个阅卷员评分。省招办要求,所右三评试卷都必须由题组长、小组长、质检组、中心组审核。如果三评都没有通过,则会直接交由小组长及专家组商议认定后给分。阅卷老师主要由大学教师、中学教师构成,研究生及博士生作为补充。2017年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作文组的所有阅卷员都由来自全省各地的中学老师组成,这样既能保证阅卷质量,又能对一线教学产生良好的指引,为陕西省招办和陕西师范大学点赞。中心组组长由长江学者、文学院院长张新科担任。阅卷按照翻译、诗歌、背默、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运用、作文分7个题组。为了提高质量,在原来每个题组设一名题组长和一名专家,每个小组设一名小组长的基础上,增加一名题组长和一名小组长,极大地强化了质量检测。作文设2个题组长、4名质检专家;分4个小组,每个小组设1名小组长。题组长、专家、小组长权限设置备不相同,题组长全面管理题组内部各项工作,质检专家负责细则拟定、阅卷培训、阅卷质量监控,小组长负责行政事务、阅卷质量监控。

今年阅券点的安保监控又做了升级:身份识别系统除了核对身份证信息之外,还要进行人脸识别,识别信息和身份证信息无误,方可通过第一道安检;身份识别系统和阅卷系统对接如果没有进行身份识别,无法登录阅卷系统。进入阅卷点后,需要把手机、相机、存储设备、钥匙、不透明的杯子、纸、笔、包等物品全部存储到储物柜里。第二道安检是金属探测全身扫描,无违禁物品方可进入电子阅览室。阅览室全方位、无死角监控。监控器直接连到省招办,所有阅卷员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中。

阅卷期间,副省长多次指导工作,省招办主任亲临视察,对阅卷的各项工作都提出了细致指导。

评分标准

等级评分标准

等次

项目

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20~17分)(16~12分)(11~7分)(6~0分)
基础等级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高考的历年作文都是不允许写诗歌的,这个是一个游戏的规则。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有一年(可能是0405)有一个孩子真的写了诗歌,他却拿了满分。我很赞赏他的阅卷老师的眼光。因为他保护和捍卫了一个孩子的天性。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感情虚假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6、书写和卷面近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书写都占相当的比分.一般不要求写得好看,但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写草字.标点符号书写也要规范,特别是格式要正确。

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我比较有印象的几个满分作文有:2010年陕西高考的一个满分作文,孙悟空的成才之道;2010年北京高考的满分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几个作文之所以我比较喜欢,一个是其内容,一个是形式比较创新。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2014年陕西高考作文公布,今年陕西高考作文要求考生以一段材料为话题写作文,要求800字左右。材料大概内容如下: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通过,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2017高考优秀作文开头结尾推荐 1. 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2. 要燃放瞬时的烟花不难。

个别地方有深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文体”“语言”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 “有创意”为重点。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陕西省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词语生动,旬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7届陕西高考作文,文句有意蕴。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三、缺题目扣2分;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扣1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四、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陕西省2017年高考作文评卷审题部分补充细则

一、命题分析

历年高考作文试题都和中学生的成长历程密切相关。内容涉及人生征途中的两难选择,或是个人与环境、社会的关系。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从个人与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梳理出成长的规律与方法。其次,材料表意阴晰,在审题立意方面不会过多地设置障碍。

近几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又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从过去要求学生注重反思自我,转变为在反思自我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社会,同时对学生文章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做了具体要求。虽然有些题目涉及的时间空间跨度较大,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社会的发展演变与每一个人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也许我们今天还是一个社会热点的旁观者,明天就成了一个突发事件的参与者。因此,对社会现象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同时对热点闻题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已经成为一个高中生的基本要求。

北京卷说纽带,谈拍照四川卷从高考看高考全国卷六句古诗词谈感悟天津卷重读长辈这部书……全国卷1(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今年的题目,审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六句话意旨,建立逻辑联系

材料所给出的六句名言是这道题的核心素材。所有的任务都是建立在理解匈意的基础之上的。简单来说:第一句是自强,第二句是乡愁。第三句是自信,第四句是开放,第五句是担当,第六句是责任。写作时,从中选择的两至三个句子一定要有逻辑联系。比如,第一、兰、六句就可以总结为自强、自信、自立——自强是人生的初始态度和基本动力,自信是人生不懈追求的保障,自立是人生勇猛奋斗的目标,三点正好涵盖了人生的三个阶段。

以此为例,建立起六句话之间的联系,是成功作文的基础。

2.明确任务要求,不容一丝马虎

试题任务要求非常具体:

任务①要求考生从六句话里生发“感触与思考”;

任务②必须“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也就是说,这次作文的主题立意,应该是来自于六句话中的某两三句话,不能只是引用句子,而立意另起炉灶;

任务③要求“合理引用”,这一点有一些争议, “引用’’是否仅指“直接引用”, “化用”可不可以?在考场上,为稳妥起见,建议考生一定要直接引用。

二、评分标准

1.一类作文(60-50分),又分上(60-57分)、中(56~53分)、下(52-50分)三等。

在立意上能够选择两句以上材料,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句意,并建立合理有序的逻辑联系。

文章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材料新鲜,能够有力证明观点。

文体确定,书写工整,结构思路流畅通顺,语言流畅,有一定文采。

2.二类作文(49-40分),又分上(49-47分)、中(46~43分)、下(42—40分)三等。

分论点没有合理联系,或者缺少逻辑分析。

论证与论点不够一致,例证缺少说服力,或例证陈旧。

文体规范,书写不够工整,涂改较多,语言基本流畅通顺。思路完整。

3.三类作文(39~30分)。

套作卷。

文体不清,不能结合自身实际,所举材料不能证明观点,结构混乱,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连篇。

4.四类作文(30分以下)。

论述偏离题目要求。

标杆作文

【一类文上】

评分内容表达发展总分
一蓑烟雨任平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何谓穿林打叶声?外物扰也。

何解竹杖芒鞋者,予我臂助者也。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知外物扰而不为所动,任世事沉浮,路途颠簸依然缓步慢行,仿佛行山踏水,左右皆一派旖旎风光。这就是苏轼所爱之境。

易安也不让须眉——“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亦为忘物也。

一个“何须浅碧深红色”,便注定了她不囿于外物。曾见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唯叹风尘恶。她知道,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物,仅凭自己生存;她更明白,即使拥有世上所有的物,也难以让一个人生活得满足。物是生存的条件,而非生活的全部内容和归宿。

于是便需要忘物。哪怕被人讥为“孤芳自赏”,也要保持心中那一湾清流。恰如梓庆削木为璩,技艺高超皆因忘物忘己,舍弃一切欲望,顺其自然,使人工之物宛若天成,然而于我看来,忘物自然可嘉,忘己却未必可取,人之在世所求者,不过生尽欢,死无憾耳。

《周易》点明天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世事无常,是人力之所不及,无法控制,不如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君子以自强求得旷然达观,陕西高考语文满分作文,外物扰我,不妨我内心淡然欢愉,此仍为忘物。李太白斗酒诗百篇,不是求世人对其“诗仙”的赞誉,而是写其所想,绘其所感,因而笔触如思绪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究其根本,是为了让自己的情感得以抒发。因而外物只是成全他的潇洒,是为忘物而非忘己,求的是生尽欢。杜甫为民写诗,固然有世道艰难令他感伤的缘故,根本却是缘于他自身的责任感,是为了他不被良心谴责,不遭受道德被践踏的苦痛,是为了让自己没有遗憾。因此他忘却世事艰难,只追求本身价值的实现。外物是成全他的责任,亦为忘物而非忘己,求的是死无憾。

谁能忘却自己?谁又能彻底抛弃自己?恐怕没有人吧。即使是庄子,坚持淡泊寻求逍遥不也是对自己人生观念的坚守,是为了不让自己为外物所困,成就一个最本真的自我。

忘物,正是为了最终的坚守自我。正是因为忘物,才能超越于身世的坎坷沉浮,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然;正是因为忘物,才能不顾世道艰险,坚守内心的责任与信念。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于是才能行山踏水,歌尽诗三百;才能以笔作刃,刺透险恶人心;才能横刀立马,烽火狼烟一醉休,于是生尽欢死无憾。

每个人都是自己,忘记了自己,那人的意义还存在吗?是为忘物而非忘己。

◇阅卷组意见:本文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1.含意深远。本文紧扣“忘物”展开,作者借材料中李清照的诗句和《周易》中的警句,讲明了“忘物”的两重境界,最终升华为“忘物而非忘己”,这一中心是非常切合题意的,而且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可从内容项计19分。

2.论据丰富恰当,论证有力。本文起手不凡,以苏轼诗文导入,与结尾升华相呼应。行文中,李清照、李白、杜甫、庄子的例子交错出现,有力论证观点。梓庆一例更是妙笔生花,有行文用典的古朴隽永之风。发展等级计19分。

3.文采斐然,自由随心。文章不但展现了作者深入的思考,而且看似随意的行文,却含有值得品味的文脉。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表达分给满分。

【二类文下】

评分内容表达发展总分
做时代的好儿郎

当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魏源提出“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呼吁;当面对国民的麻木不仁,愚昧无知,历届陕西高考满分作文,鲁迅先生发出“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的呐喊;当细数过往的风流人物,毛主席挥笔写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我想,他们的那种责任与担当值得每个人学习。

当夜阑人静之时,一杯清茗在手,你是否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情壮志;当午夜梦香之时,陕西高考2017分数线,你是否能如陆游一样“铁马冰河入梦来”?

好儿郎,必要有心系天下,心忧苍生的大志。用“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铸就大我,2022年作文高考热点素材。

千百年来。洞庭湖水浩浩汤汤,奔流不息。面对湖水,孟浩然虽然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阔,但却仍然无法掩盖他“徒有羡鱼情”的追名逐利的愿望。相反,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经流芳百世——范仲淹一闭眼,涌入脑海中的,就是万家忧乐,再睁眼,个人荣辱却又抛到脑后。如果说孟浩然是“受光于庭户”,那么范仲淹就是“受光于天下”。

好儿郎,必要有敢于面对、敢作敢当的勇气。用“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的决绝面对苦难。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当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的时候,鲁迅先生深感“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于是,他无畏暴政强权,无畏阴险谩骂,始终立于时代的前列,针砭时弊,担当责任。当心中的天平敢于承担的一侧压过了逃避责任的惰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叩问心扉。

好儿郎,必要有挺立潮头、舍我其谁的豪情。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度书写华章。

在那个旧时代,难能可贵的是毛泽东这个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始终怀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他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是一成不变的。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答掷地有声:责任。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广!

有责任,有担当,做时代的好儿郎!

◇阅卷组意见:本文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1.中心明确。本文以责任和担当为中心,所选三则名句都能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但是三个分论点间缺少明晰的逻辑联系,而且对魏源一句理解似有偏差,因此内容项扣除4分,最后记16分。

1、2021年 浙江卷:得与失 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 全国乙卷:关于理想 新高考I卷:体育之效 新高考II卷:漫画谈对人生的看法 北京卷:真正的成熟/ 论生逢其时 2、2020年 浙江卷: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全国I卷。

2.论据丰富。能够紧扣所选名句选择论据,举例的方式也注意变化。但是对孟浩然的态度还有商榷之处。发展项计17分。

3.结构严谨,文字流畅。从表达来看,文体明确,结构完整有序,文字流畅,只是结尾有些仓促,表达项计17分。

【二类文中】

评分内容表达发展总分
自强自信还看今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意在告诉我们自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彰显出她的自信。自强与自信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品质,而传承和发扬自强自信,还要看今朝的我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便是在困难和挫折中奋斗拼搏。从古到今,自强者不计其数。商鞅自立自强,敢于变革。他帮秦孝公进行两次重大改革,“开阡陌封疆”,废止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而创立按丁男征赋办法;奖励农战,凡从事耕织缴纳粮食布帛多者,可以改变原来身份,有军功者还可以受爵位;实行郡县制,由秦王直接委任官吏。此外他还“燔诗书而明法令",强调法治。他的人生,不但自强于世,更是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清政府强迫所有男人都要留一条长辫。在日本,中国清朝留学生也要拖一条长辫子,处处受日本人的讥笑甚至侮辱。鲁迅决心率先剪掉辫子,以独立人格表示对清政府的抗争和在日本人面前自强自立的决心。他特地到照相馆拍照片,在照片背面,写下一首忧国忧民的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自信便是对自身实力有清楚的认识,于逆境中不放弃,于顺境中不自满。张良自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周瑜自信,面对八十三万曹军,以火为兵,“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蔺相如自信,以文弱之躯捍秦王威武之势,终能完璧归赵。

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自强自信若是过了度,就会转为自大自负。于是项羽对忠言充耳不闻,让本属于自己的时代,湮没在历史长河;于是隋炀帝刚愎自用,以一己私心开凿运河,落得个遗臭万年……可见自得自满,何其可怖。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自勉,也是对天下年轻人的勉励。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自强自信,让我们青年一辈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强精神,涵育自信品质,为担起祖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

◇阅卷组意见:1.本文中心明确,对所选文句理解正确,立意符合题意。但自强、自信两个部分分析不够均衡,内容项扣除4分,最后记16分。

2.论据比较充分,但商鞅和鲁迅的例子似乎有些文不对题。有一定的辨证分析,但还不够深刻,有些语句不是十分通畅,发展项计15分。

3.从表达项来看,符合文体要求,思路清晰完整,但论证手法比较单一,表达项计1 5分。

【二类文下】

评分内容表达发展总分
展时代风采

人生在世,如行沙丘,唯怀有自信之心,超然于物外,奋力向前,才能展现自己在这个时代的风采。

品豁达自信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李清照的自信。她骨子中都透着一股子傲气。她不怕动荡的世事,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论成败与否。

刘和珍就是这样的一位“女中豪杰”。还是大学生的她,即使知道前去请愿会带来灾难,但她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她没有像其他中国人在沉默中等待灭亡,而是在淡红的血色中奋然前行。因为在她心中,有无尽的信心支撑着她。

现在很多人不敢在公众面前发言,甚至不敢出声,这都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倘若我们能多一份信心,将我们的头抬高,背挺直,想必再多的困难也无法阻碍我们了吧。

赏超然物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陶潜在看淡官场世俗后心灵的回归。“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这是陶潜的心的呐喊,不攀附权势,只愿过着清贫的生活。

陶潜的超然物外,许多人是无法欣赏的,更是学不来的。他的平静、优雅,仿佛使他与这个社会隔绝了,单独保护了起来。

再看看如今许多利欲熏心的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造假药、赚黑心钱,他们就是因为无法做到像陶潜一样保持一颗干净、澄澈的心,被欲望所驱使,才会变得如此丑陋。

我们纵使做不到超然物外,无欲无求,也应有一颗千净的心灵。

陕西省高考作文题为,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不要写成诗歌,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2006年秋考.?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写一篇文章。北京市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卷作文题。

悟奋力向前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稍有不努力。就会被甩到众人的后面。正如逆水而行。你若不努力。想像魏晋名士那样成日纵酒高歌、吟诗作赋,就会不进而退。

我们可赏其豁达自信、品其超然物外,但断不可一味模仿,谨记你所处时代的使命。

◇阅卷组意见:本文开门见山,讲明了三个分论点,陕西怎么查历年高考成绩。其中第二个分论点不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虽然题目中没有硬性要求,但是第二个分论点似乎和一、三两个分论点讨论的内容有矛盾冲突。而文章也没有能够解决这种冲突,内容项计14分。

在论证上,虽有一定层次,但例证缺少组织,例证之间缺少联系,发展项计13分。

思路结构虽清晰,但失之于简单。书写也很不工整。表达项计15分。

【三类文】

评分内容表达发展总分
逆境中的希望

作家张小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名叫“雪花”的花,那种外形极像白荷的花是胜利的征兆,是逆境中的希望。

而像我这样,相貌并不出众,文采并不飞扬,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是不是永远得不到这种花呢?一位坐在我旁边的同学曾经对我说:“伸出你的手,对着太阳。”我一时有些茫然,但还是照着他说的做了,啊!我看到了什么——满手泛着红色,分不清那是流淌的血液,还是闪耀的阳光。突然间我感到我得到了那种希望之花,我明白,我们周围处处充满阳光,阳光中洋溢着成功与希望。我们无须苛求上帝送给我们太多,因为我们已经拥有很多,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我们还会得到更多。

有“万里长江第一矶"之称的南京燕子矶,地势十分险要,1927年,陶行知来到这里,他常常眺望这燕子矶秀丽的景色,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禁发出赞叹之声。可是这里因为地势险要,常有人选择跳崖自杀,陶行知不禁唏嘘不已,取来一个板子,嘱咐看山的老人,有人来跳崖,看看这个。

自从树立了木板,跳崖的人少了,都会踌躇一番选择离去。

现在昔日的木板已被一块石碑替代,上面写着:想一想死不得。

我们时常会处于逆境,时常会埋怨生活的不公,时常会羡慕别人……从现在开始,别再耷拉着脑袋烦恼。我们拥有生命中最年轻、最美丽的一段时光,又何必去祈求别的呢?我只需充分显示自身的价值,适应环境,成为命运的主人,而不做它的奴隶。

如果你还在困境中迷茫,如果你还在黑暗中苦苦探索,如果你还在自怨自艾……那我劝你快打开窗子,伸出手对着太阳。看到手上的阳光,就看到了希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拥有了手上的阳光,你还怕什么呀?

◇阅卷组意见:这篇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按照题目所给“任务”完成。题目要求选取两到三句话,提炼立意。本文只选取了一句,而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希望”的主题关系也不是很密切。怀疑本文是平时练习过的文章,考场上套作,所以非常生硬。内容和发展两个方面扣分很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