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团结作文,有关民族团结的论文3000字

  • 团结
  • 2022-09-28

2018年,广西民族报社潘朝阳社长布置“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讲好广西故事民族团结进步征文”任务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上坪村。接受任务后,我立即认真整理资料,再次深入采访,终于提前交卷,不辱使命。

后来,此文获《三月三》杂志刊发,并荣获征文比赛优秀奖,令我有点意外惊喜,因为此篇征文属于炒旧饭,新意不足,可能是因题材重大而取胜。

2018年12月9日晚,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全体成员和广西各族各界干部群众欢聚一堂,观看一台名为《壮志飞扬》的晚会,共同庆祝美好节日。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

晚会由4个广西故事和14个文艺节目组成。其中,一个“两家人,一家亲”的故事温暖了全场观众——一座老宅里住着两个家庭,左边是象州县的汉族乡亲文毅恒一家,右边是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同胞文金元一家。县界从堂屋穿过,但在他们心中却从来没有过这条界线。两家人同住一个屋檐下,有关民族团结的论文3000字,有活同干,有歌同唱,有酒同喝,已经互敬互助亲如一家、和睦相处30多年……

这正是一个以上坪村民族团结为蓝本演绎的精彩动人故事,而且是晚会上第一个登场演绎的故事,展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60年的春华秋实,以及民族团结之花遍地开放。

2021年,象州县委统战部,以此征文为蓝本,修改成演讲稿,参加自治区统战部民族团结进步演讲比赛,荣获三等奖。

无疑,重大题材不但可多次使用的,也可多次荣获大奖的,还可登上大雅之堂。

【延伸阅读】

奏响民族团结之强音

——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上坪村

关于民族团结600字话题作文大全 民族团结作文1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歌里唱的真好。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少苦难,还是那么团结。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中华大地。

5月1日,雨过天晴,阳光明媚。借着国际劳动节休假的时间,我们从象州县中平镇政府驻地往东,沿着弯弯曲曲的乡村公路驱车6公里,穿过一片片绿油油的蔗地、果园,来到满目青翠的金秀大瑶山脚下一个依山傍水、有12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村子掩映于绿树翠竹之间,关于民族团结进步作文,从外观看,这个小山村与周边许许多多的小山村并无异处,但村民却在民族团结精神的鼓舞下,以博大的胸怀,数十年如一日,情同手足,亲如一家,奏响民族团结之强音。这个小山村就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上坪村。

一村跨两县 瑶汉共一家

一个小山村有几个民族杂居着,这在广西并不罕见。但一个小山村分别隶属两个县,一座房屋分别住着两县两族百姓,一所学校分别隶属两个县,由两个县共同来管理,由两个县的老师共同来执教,这样奇特的小山村,在广西乃至全国不说是绝无仅有,但也罕见。象州县与金秀瑶族自治县共同管辖的上坪村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小山村:该村在象州县的行政区域隶属象州县中平镇大架村委,而在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地图中标的却是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双化村委上坪村。

上坪村是个移民村。开村人是邝氏先祖,汉族,据说是从今贵港市平南县迁移过来的,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此后,又陆续有文、谢、张、林、覃、郭、何等姓氏的壮、汉族群众从平南迁来。他们搭棚造屋,比邻而居;他们开山造地,引水灌田,种植水稻、玉米、花生和木薯等作物,从事传统的农耕业,经过50多年的繁衍生息,渐成村落。因房屋建于平丘之上,故称上坪村,隶属象州县。

而村里的瑶族同胞则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陆续从金秀大瑶山上的大河村、河杈村、青山村和黄茆村等瑶族村寨迁移下来的。由于大瑶山山高路陡,交通闭塞,瑶胞生产困难生活贫困,年轻力壮者便纷纷下山创业。他们来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上坪村一带,或租种田地,或租塘养鱼,没有房屋,他们便在地头塘边搭棚暂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日趋安定,生产形势日益好转,瑶胞们不断延长租期,暂栖也就变成了长住,长住便思居者有其屋。壮、汉族村民亦想瑶胞之所想,急瑶胞之所急,以村北的一片土地与瑶胞的林地相易,换给瑶族同胞作宅基地,欢迎瑶族同胞落户上坪,比邻而居,共建家园,并把原属地主的田地换一部分让瑶族同胞耕种,帮助瑶族同胞过上稳定的农耕生活,民族团结400字优秀作文免费。随着瑶族同胞的不断迁入,瑶族人家迅速增至20多户100余人。为更好地维护瑶族同胞的民族利益,金秀瑶族自治县便在上坪设村,就近划归大樟乡双化村委管辖。因此,这个原来隶属象州县中平镇大架村委管辖的上坪村便衍生出一个归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双化村委管辖的上坪村:两县居民以巷道排水阳沟为界,北面划归金秀,南面仍属象州县。

民族团结主题作文征文1 我是一名来自山东的转校生,第一次踏入56中时,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再加上闷热的天气,让本就紧张的我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当老师将我带入教室,我做了 自我介绍 之后,便将我安排在一位长相清秀。

1985年,黄茆村瑶族同胞文金元想落户上坪,苦于无宅基地;上坪村汉族人文毅恒想建新房,苦于没有木料。一日,两人闲谈互诉苦恼之时,突然灵机一动,竟然不谋而合地想到一块来:木料我家多的是,用多少随便砍;宅基地我家宽着呢,不如我俩合伙一块建房。于是两个不同县份的人一拍即合,一个供应木料,一个提供宅基地,其余费用一人一半,建起了一座厅堂共同使用,左右两边各两间房的一座新屋,两家人同时入住,组建一个不同县份不同民族的“联合体家庭”。县界从两家共建的房屋穿堂而过,将整座房屋一分为二:汉族人文毅恒居住的右边属象州县中平镇大架村民委上坪村管辖,门牌号是:中平乡(今中平镇)上坪村44号。瑶胞文金元居住的左边归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双化村民委上坪村管辖,门牌号是:大樟乡双化村上坪屯11号。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

至此,县界不但穿村而过,而且穿屋而过。不同县份的两个民族不但同居一村,更是共住一屋!但不论是当地群众,还是周边群众,也不论先入为主的壮族汉族老大哥,还是后来客居的瑶族同胞,他们都把该村的民居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统称上坪村。就这样,在上坪村筑起了一座多民族团结的丰碑!目前,在这个居住着120多户570多人的多民族小山村里,白话、瑶话、壮话、桂柳话都通用,扳着指头粗略一数,村里住有壮、汉、瑶3个民族,共有文、谢、张、林、覃、郭、何、邝8个姓氏。其中,文姓的瑶胞约有30多户170多人,其余的为文姓的汉族人和谢、张、林、覃、郭、何、邝等氏姓的壮族、汉族人。

两县共建校 师生情谊浓

如果说文毅恒和文金元两家同居一屋、和睦共处反映了民族团结手足情深亲如一家的关系,那么,上坪小学的建设和教学管理则堪称汉、壮、瑶3个民族团结进步的“活典型”。

篇一: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一家亲。有一句歌词叫做“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这句歌词谁也不陌生。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自秦朝开始,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此两千多年的历史当中始终没有间断过。

上坪小学是1973年由象州、金秀两县共同投资,上坪村汉、壮、瑶族群众共同捐资,群策群力共建而成的村级完小教学点。2011年,广西华佳丝绸有限公司捐资32万元建设上坪小学新校舍,为该校各族适龄儿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活动场所,为了让孩子们在其乐融融的民族团结氛围里健康成长,学校更名为上坪华佳希望小学。该校最高峰的时候曾有教师8名,学生125名,教师队伍中有5名是隶属象州县管理的壮族、汉族教师,3名是隶属金秀瑶族自治县管理的瑶族教师;学生队伍里,110名是属于象州县的壮族、汉族学生,15名是属于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学生。现在,尽管生源不断减少,村级教学点基本撤并完毕,但象州金秀两县仍然保存这所体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教学点,由一名象州籍汉族教师和一名金秀籍瑶族教师共同执教该村17名分属象州金秀两县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三至六年级学生则合并到象州县中平镇的架村小学继续读书。

民族团结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一共有56个民族,共同拥有一个叫“中华”的大家庭。56个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中华大家庭的主人。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之间总是打架吵闹不断。

祖国万岁!唱响新时代民族团结之歌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壮观的蓝色星球,上面住居着一个很团结的国家——中国。它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

虽然两个县的老师一起上班、备课、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但都分别在各自所属的县份领取工资,参加相关的工作会议和学习培训,参加每年的年度考核和各种评优评先活动。老师们为上坪小学一所学校做事,却吃象州、金秀“两家饭”。学生们却无这方面的顾虑,小学毕业升初中,关于民族团结的作文题目有哪些,金秀的学生愿意回金秀读书的,就在大樟乡中学或金秀的其他中学读初中;如果不想走远,也可以就近在中平镇中学就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县共管的上坪小学常常两头请示工作:需要金秀方面办理的事宜,写好请示事由事项,盖上“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双化村委上坪小学”的公章,上报相关部门办理。需要象州县方面解决的问题,照葫芦画瓢写好请示,修改好函头和落款,盖上“象州县中平镇大架村委上坪小学”的公章,报送上级及时协调解决。

平时,两县的教师们教学相长,同舟共济。有时,金秀在教学上有不懂的地方就向象州的教师请教,反之亦然,关于民族团结作文开头。遇到学生有什么困难,不论是瑶族学生还是壮族汉族学生,两县教师都千方百计,尽其所能帮助解决。有时金秀教师的工资迟发了,象州的教师就从自己的薪水中拿出部分借给金秀的教师解燃眉之急。偶尔,象州教师手头紧张,金秀的教师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积蓄借给象州的教师应急。两县的村民都十分爱戴为人师表的老师,逢年过节,常常让自己的孩子捎上腊肉、米饼、粽子等家里的“土货”送给老师;或摘些新鲜水果、蔬菜送到学校,倘若老师没空,就顺手挂在宿舍门边;不时邀请老师到家里小酎几杯自酿的米酒,拉拉家常。老师们也时常家访,加强家校联系,共商教育良方;还常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帮助学生家长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作为回报。

民族团结,家校和谐,师生勤奋,有效提高这所两县联办共管村级小学的教学质量:1997、1999年该校两次荣获柳州地区行政公署教育局授予“普九”乡镇小学毕业班语文、数学测试双达标奖。后来,撤销小学3至6年级教学班后,该校小学1至2年级学生在每年度的统一测试中,均获得良好成绩。从这所小学毕业走出去的学生,曾有2人考取广西重点高中——柳州地区民族高级中学,5人考取大中专院校,1人在中考中获象州第一名,40多人考取象州县中学和金秀瑶族自治县中学。

三族一家亲 携手奔富路

如今,一晃数十年过去了,一同生活在那座属于不同县份房屋里的汉族人文毅恒和瑶胞文金元两家人,不仅没有闹什么矛盾,日常生产生活中还互通有无,互帮互助,逢年过节也常常一起吃团圆饭,其乐融融。居住在上坪村的两县三族人民也渐渐淡化了县份之分、民族之别,整个村寨处处洋溢着兄弟姐妹情谊。文姓的瑶胞家里一时短米缺盐,不用多问,尽管跨进谢姓张姓何姓的壮、汉族人家里借就是了。象州这边的群众缺少什么劳动工具,只要走几步就可到邻县的“瑶老同”家里借用。如果村里要办什么公益事,不用多催,象州县这边的群众打个招呼,金秀那边的群众准会跟着这边的群众一起干。每逢象州这边号召推广什么新产品新技术,瑶族同胞一定会跟着壮、汉族群众一同学习一同推广,致富路上比翼齐飞。

以下这些,只是众多故事中的几个缩影——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民族团结是一条重要的发展大计。下面一起随我欣赏一下维护民族团结 范文 吧! 维护民族团结范文篇一: 从1949年到2010年。

1982年,上坪村壮、汉族群众集会通过架杆拉电的决议,队长何廷宪告知瑶族队长文真,这事要征求瑶胞的意见。文真当即表态:好事,算上我们的一份。两县干部群众经过商议,达成共识:钱按人头出,劳力按户分派。结果,该村的象州、金秀两县群众齐上阵,只花了十几天的工夫,壮、汉、瑶族群众就把电杆竖起、电线架上,把光明拉进了上坪村,从而结束了该村无电的历史。

民族团结作文 篇1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这一首歌在我耳边响起时,我都深有感触。 记得那一年,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大草原上,我们访问的是呼和浩特,我们从机场到大草原花了两三个小时。

1991年,象州上坪村队长何廷宪从中平镇开会回来,召集群众,传达上级“要致富,先修路”的精神,象州这边群众说干就干,第二天马上就动工修路。金秀那边群众见了,纷纷扛起锄头铁锹,加入筑路的队伍。这条路,从上坪村口一直延伸至大架路口,全长3.5公里,后来被群众称为友谊路,路基由原来的1米多拓宽至4米多,坑坑洼洼的路修得平平整整,有效解决了上坪村和周边村屯群众的“行路难”问题。

1992年冬,上坪村壮、汉族群众试种甘蔗获得了成功,友谊路的带富功能也得到初步发挥,运蔗的汽车开到了村头。瑶胞见象州这边的群众忙不过来,纷纷到蔗地帮忙。何廷宪因势利导向瑶胞宣传种蔗的好处,并以蔗管员的身份代瑶胞统一调蔗种,统一贷款,统一请机耕,还手把手地教瑶胞种植甘蔗。到了收砍甘蔗的季节,又统一联系车辆运蔗进厂,为瑶胞的甘蔗生产提供一条龙服务,帮助瑶胞发展甘蔗生产奔富路。几年后,不少瑶胞与村里的壮、汉族群众一样,通过种植甘蔗建起了一栋栋小洋楼,过上了宽裕的生活。

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重大的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继续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

有一年,金秀上坪村瑶族队长文真眼看象州上坪村壮、汉族群众种植杂交水稻喜获丰收,便登门向汉族队长何廷宪求教。何廷宪满腔热情,把种植杂交水稻的技术全盘托出。第二年开春,何廷宪又多方奔走,为瑶胞购回谷种,并组织几名种植能手分头给瑶胞讲解、示范杂交稻种植要点,使杂交水稻很快在上坪瑶族中推广开来,为瑶族增加了不少收入。

投桃报李,饮水思源。壮、汉族人民热情相助,瑶族同胞亦真情回报。有一年,瑶胞见上坪群众饮水困难,想到瑶山水源丰富,便动了引水下山、造福上坪群众的念头。在尚无机械作业的年代,要办好这事并不简单,除了投工投劳,还需炸药、水泥和劳动工具。经过文真队长上下奔波,多方努力,终于获得金秀方面下拨数吨水泥、一批炸药和钢钎铁锤等工具。于是,村里的瑶族同胞牵头,壮、汉族群众齐上阵,前后不到1个月,就修成了长约2公里的渠道,把清澈的山泉水引下山来,解决了220多亩水田的灌溉问题和全村的人畜饮水困难。

还有一年春天,象州县化肥紧缺,象州这边的群众一时买不到化肥,春耕春播工作难以展开。瑶族队长文真知道后,便悄悄跑到金秀驻象州中平转运站打探消息,发现这里还贮藏有一批化肥。文真想,瑶族群众用是用,汉、壮族群众用也是用,瑶族群众不用壮、汉族群众不能用岂不白白浪费掉。如是,文真就把本队的化肥指标悉数购出,再原价转让给本村的象州群众。

十几年前,上坪村持续干旱,秋种遇到了困难。村民计划开挖一条引水渠引水灌溉,这需要占用瑶胞的一些耕地。大家都估计,这事难成。谁知,村干部向瑶族乡亲们一说,大家一致赞成。一位瑶族老大爷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瑶族、汉族、壮族是一家,大家有困难就应该互相帮忙,汉族壮族兄弟种不上田,我们心不安啊!”

近年来,两县村民还共同出资,修建了自来水塔,安装了卫星电视接收器,把清甜的山泉水引入上坪村的家家户户,把清晰的电视信号送进上坪村的家家户户。每逢象州中平镇举办各类种养培训班,象州这边的群众都邀上金秀那边的群众一同前往学习,又一同回村推广普及。在上坪村,不论是居家种稻、种蔗、种果和种桑养蚕,还是外出务工、经商,他们都不分民族不分你我,你助帮我创业,我帮助你致富,小康路上携手同行,展翅齐飞。这样的佳话,在上坪村随处可闻,正是:民族团结一家亲,携手同心奔富路。

民族团结歌 唱响大山窝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12个世居民族和其他44个少数民族,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多年来,广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日益安定和谐,民族团结旳作文。正如大瑶山土生土长的民族学教授刘玉莲所说:“广西几十个民族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民族团结正如传奇的故事。”

上坪村壮、汉、瑶3个民族团结亲如一家,演绎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催开了一朵朵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奏响一曲曲民族团结的强音,民族团结作文议论文800,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赞扬和上级的充分肯定:1990年,上坪村获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06年,上坪村又获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新华网广西频道、来宾电视台、来宾日报等媒体都先后作了专题报道。上坪村壮、汉、瑶族群众共同谱写的民族团结之歌,唱响了大山窝!唱响了全广西!唱响了全中国!

从上坪村乘车返回中平镇政府,回眸远眺,这个居住着120多户570多人的多民族小山村,在车后渐渐变远,民族团结作文优美题目,村中上百栋民居渐渐变小,渐渐融合为一片,后又渐渐融合为一点。这正是广西数十个兄弟民族,在民族团结的康庄大道上,情同手足,越走越近,日渐融合,亲如一家的缩影。

——转自《广西民族报》(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征文专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