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高考1卷作文,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卷

  • 高考作文
  • 2022-09-29

【2017 高考作文试题 全国卷1卷作文题目】

最大争议的就是全国一卷的作文,评价几乎都呈现出两个极端。所以我会从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基本围绕作文题目的受众——一线教师及高中学生去写,尽量做到中立客观。这篇作文题目是比较克制的。1.向对华留学生解读中国。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2017年高考全国卷有三种,语文作文有三个不同的材料,考生根据给出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2、不同的材料作文的写法也不相同的,考生只要领会材料的内涵就可以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

【新东方丁珏临点评】

一道开放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The marathon is a long-distance foot race with an official distance of 42.195 kilometres (26 miles and 385 yards),that is usually run as a road race。

作为一个以考生身份真正坐入高考考场的语文老师,在看到新课标全国1卷的作文题时,顿感眼前一亮——它真的是一道有无限创作可能的开放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先说开放。

首先,在材料所给的12个“中国关键词”中,每一个词都有比较丰富的寓意。如长城,既可以说过往历史,也可以说民族精神。如中华美食,既可以谈饮食文化,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卷,也可以谈美食背后蕴含的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所以,每个词都有深可挖掘的内涵。

北京卷:2017北京高考作文:“说纽带”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大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1.纽带是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

②《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

其次,这些词,2017全国高考语文一卷,也不只限于褒义层面。像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也表现出当代中国的不足。所以,真实地呈现社会现状,不文过饰非,不讳疾忌医,也是开放性的表现之一。

再次,这些不同寓意、有褒有贬的词串联在一起,更可以排列组合出无数种写作思路。考生可以按照从古到今、从浅到深、从贬到褒等等很多种思路写作,只要词语之间有有机的关联,便是合理的路数。

再说任务。

我摇了摇头,不明所以地望了妈妈一眼,又低下头。妈妈再次开口道:”那你能告诉我,你开学以来的作业为什么会错那么多?”她翻开了我的数学练习册,几乎每一页都有错题,那醒目的大红叉刺激着我的眼球。

首先,要选择“两三个”关键词,不能多,也不能少。并且它们之间必须要有有机的关联,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把文章主体部分写成了互相割裂的几大块。

其次,要明白文章的受众是外国青年,那如何明显地体现这一点,值得考虑。似乎,给外国青年写一封,是最明白清晰的展示方式。

你必须穿越沙漠,所以你是不自由的;但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方式,所以你又是自由的——这就是我所见到的新课标全国1卷作文题,给我们约束,但又给出了无限可能。

2017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为材料作文,考生从给出的材料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考生要从材料给出的12个关键词中选出真正有意义的2-3个关键词来写。

教师下水文:

中国精神,韵味悠长(关键词:中华美食 京剧 1039字)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以考纲为范围,以主干知识为牵引,围绕能力为中心,以服务于高校人才选拔为导向的命题基本出发点,结构合理、考察主干、注重能力、渗透素养。

2017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篇1 社会总是会慷慨地给予孩童一份特别的关爱,这关爱中又无疑杂着些许歆羡:看那些孩子,比起翁妪,甚至比起我们,他们有明亮的眼,有光洁的皮肤,更有纯粹的心灵。单纯、柔软、好奇并敬畏着世界,赤子之心即是如此。

何为华夏?历史的锦缎铺展开来,三皇五帝,名留大荒;英雄五霸,春秋兴亡;战国狼烟,秦简汉使;三国鼎立,魏晋风流;隋风唐韵,宋词元曲;明清烟雨,民国往事……岁月织就的锦缎,丝丝入扣,经纬错综,花色沉浮,然不是我要找的终极答案。轻抚璇玑图,辨得如意书,我发现,中华的神韵原是一个“精”字。

精在美食的淡妆浓抹,艺术匠心。鲁菜巍峨,将传统的烹调技艺推向极致。爆炒、深炸、酱烧,2017高考文科数学全国二卷,重葱重蒜,把普通的食材复杂化,变成一道道色彩华贵、口味深厚的美食。九转大肠博大精深而曲径通幽,葱烧海参阳春白雪却滋味亲和,酥锅烧肉华美壮观而堪称正宗。有热闹激烈,也有沉稳冷静,堪称菜系中的伟丈夫。而浙菜则文脉深厚,山清水秀,清俊逸秀,2017高考数学试卷全国一卷,小巧玲珑,鲜美滑嫩,2017年高考全国一卷,脆软清爽。蕴含着天堂苏杭的诗词雅韵,山色旖旎,堪称菜系中的美佳人。

对饮食如此讲究的中国人,于精神给养上也是精益求精。“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经一场透雨,就能偷得浮生半日的悠闲清凉;“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看一场春花烂漫就能悟得生命的虚妄惆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得一丝物信萌动就能窥到自然的鲜活讯息。

中国人用千年的时光把美食做成了日常的艺术,与诗词相融,与天地相合,成为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奢侈。

中国人除了用精致的美食和精雅的诗歌润养自己的肠胃和精神,还用京剧来凝聚这个古老国度与生俱来的气质。汪曾祺说:京剧伶人,身怀绝技,头顶星辰,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粉末人生,风流云散,由伶人身世,看尽世情悲欢。京剧的一张脸谱,红忠紫孝,黑正粉老;水白奸邪,油白狂傲;黄狠灰贪,蓝勇绿暴,演绎了一派花好月圆,一场爱恨痴缠,一幕风流云散。一笔一画,一腔一势,都务求细腻传神;生旦净丑末,念唱与作打,都追求淋漓尽致。这是内化到中国人骨骼中的精魄,千锤百炼,余韵不绝。

舞台上的人生都务求毫发不爽,现实中的礼制更是纹丝不乱。论语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2017年高考全国二卷,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制的要求细化到视听言动,有人诟病其烦琐,2017高考理数全国一卷,然如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经过打磨的性情怎能温润如玉,不经过规范的举止哪能彬彬有礼。有些美是放浪形骸无拘无束的,但中国人的正统性情里还是少不得这点礼制。

精致、精雅、精粹、精密,这就是我找到的中华神韵。这神韵流淌在飞速奔驰的高铁上,内化在无处不在的共享经济里,铺展到绵延不绝的一带一路上。

中国人,“精”着呢;中国,“神”着呢,2017年高考理综全国一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