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苏武作文800?苏武的故事作文1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是啊,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说明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气节。(引用式开头,文章显得大气磅礴。)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出使匈奴。这时,单于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那么,我眼中的苏武作文800?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塞外的风呼呼地怒号着,大雪纷飞。在北海这个地方,终年白雪皑皑,荒无人烟,连鸟兽也很少飞过。北海边上,有着一群正在漫步着羊。在羊旁边,有一个佝偻背的老人,塞外出来的风吹乱了老人稀疏的白发,这银色的胡须仿佛再告诉我们老人的沧桑……
汉帝为了答谢匈奴单于的善意,命苏武带领军团出使匈奴——一个荒凉的国度。因为“虞常事变”,苏武等人被扣押,面对名和金钱的诱惑,面对酷法严刑,有人屈服了,得到了荣誉富贵,而苏武始终不肯向匈奴单于面向称臣。为此,他被流放北海边牧羊,条件十分无理——公羊生仔,苏武才能获释归汉。
茫茫北海,一望无垠,地冻天寒,人迹罕见,苏武身上单薄的衣服,饱经风雪的洗礼,支离破碎,仅能蔽体,早已失去御寒的功效,寒风似箭刺入骨子里。苏武饥食毡,渴饮雪水,心中却依然守信诺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悠悠十九年,已是两鬓花白,终于有了回国的机会回到祖国的那一刻,高抬头颅,苏武激动地流下泪水。
苏武的英雄气节谱写一曲正气歌。他的故事让我流泪,走在秋风中的我,读懂了如何忠诚!
一、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
不会再有第二个你——走进苏武
当我们的脚印都消失了,世界仍有能穿越时光的色彩存在,这就是传奇。
——题记
应该忘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鬼”的誓言,接受匈奴单于的高官厚禄。
但是已经60高龄的你仍是那样断言拒绝单于信使的劝言。
当年的豪情壮志仍在,当日在单于面前立志拒绝投降。苏武,你甘愿在冰冻三尺的北海牧羊,只是为了守候自己的赤胆忠心,守候临别对千万百姓的诺言。
我敬佩你。苏武,并没有像汉高祖刘邦那样一统天下;没有像司马迁那样写下永垂不朽的《史记》;没有像霍去病那样驰骋疆场。但你,用你数十载的坚贞守望,在汉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还记得当年你出使匈奴多么意气奋发,手持旌节,心中怀抱着的,是汉匈和睦的美好心愿,即使多年后被驱至北海,你仍无愿无悔。啃着草皮、毡毛,喝着雪水,在只有风霜的昼夜,羊群都老了,你仍是怀抱着最浓最浓的思念,放飞在最蓝最蓝的遥远的汉朝的天空。
手中的旌节仍在,知识表面的毡毛都掉了,当汉朝新的使者来接你回朝时,你严肃地把旌节递给他,你仍时那个高傲的使者!
曾经的屈辱,曾经的痛楚,曾经的悲愤,都在那一刻被神柔软地原谅了。
不会再有第二个你,苏武,你是天下人的独一。
世界曾颠倒黑白,如今回归绚丽的色彩。
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暮秋时节,凛冽的寒风将漫地枯叶吹的四处飞扬。严寒,笼罩了整个世界,寒冷中我读懂了苏武,明白了苏武的心声,明白了苏武的忠诚,更加明白为何苏武为后世千古传颂。
时光回转,公元前100年,汉武帝为了答谢匈奴单于的善意,命苏武带领使团出访匈奴——一个荒凉蛮夷的国度。外交使臣做来并不易,因为“虞常事变”,苏武等百余人被单于扣押,面对卫律名与利的诱惑,面对卫律的酷法严刑,有人屈服了,得到荣华富贵,而苏武最终不肯向单于面北称臣。
为此,他被流放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条件是特别无理—公羊生仔,苏武才能获释归汉。
1、出使匈奴 公元前100年,且靼刚刚立为单于,惟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
2、意外事变 当苏武完成任务,准备回国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而汉使张胜参与了密谋活动。然而,谋反失败。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便想自杀殉国。
3、自杀未遂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常惠等人哭泣着,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4、怒斥卫律 卫律本是汉臣,投降了匈奴,单于让他来劝降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己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
以上就是我眼中的苏武作文800的全部内容,苏武,字子卿。杜陵人,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父亲苏建,曾经几次跟随名将卫青北击匈奴,后来做过代郡太守。当时的官僚制度规定,父亲做官的,其子可以先从品级较低的郎官入仕做官。苏武也是先任郎官,然后逐步升迁。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